敦崇著《燕京岁时记》云,“每至十月,市肆之间则有赤包儿斗姑娘等物,赤包儿蔓生,形如甜瓜而小,至初冬乃红,柔软可玩。斗娘娘形如小前,赤如珊瑚,圆润光滑,小儿女多爱之,故日斗姑娘。”案赤包儿即桔楼,结实形如冬瓜,长约寸许,初青后转红赤,小儿采为玩具。斗姑娘今通称为豆腐粘,在书上则名曰酸浆,《尔雅》云寒浆,郭注今酸浆草,邢疏引草陶注云,处处人家多有,子作房,房中有子如梅李大,皆黄赤色。但是鲍山的《野菜博录》说的最为明白,云姑娘菜一名红灯笼儿,一名挂金灯,苗高尺余,叶似天茄儿叶窄小,开白红,结房如囊,似野西瓜,子如撮口布袋,如樱桃大,赤黄色,味酸可食。总结起来,因为味酸,浆如豆汁,故名酸浆,名豆腐粘,房如灯笼,故名红灯笼儿,名挂金灯,又一名鬼灯,为女儿所喜爱,故名斗姑娘,名姑娘菜。这两种草中国大概到处都有,不知道为什么别处都不注意,只有北京的小孩拿来玩耍,而且摊上还有售卖的,叫儿童多与植物接近本是好事,只可惜流行得不普遍。小时候在南方吃过杜鹃花瓣和咸酸草菜,在北方却也少见。《野菜博录》中另有酸浆草一条,云本草醉浆草,一名鸠酸草,生田野及道旁,叶如初生小水萍,每茎丛生三叶,开黄花,结黑子,采嫩苗叶生食味酸。此草高只二三寸,常自生花盆中,结实如豆荚,长才二分,看了很好玩,至今还是记得。
(1950年2月作,选自《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