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字凤冈,号西唐,甘泉人,善山水。高甲,字斡亭,凤冈之侄,善花卉,尤工八分②。
【注释】
①“扬州八怪”题目为编者所加。本书中关于“扬州八怪”的资料较多,对八怪进行分别介绍,但内容不集中,编者将书中有关资料汇集于此。“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中期扬州一带画风相似的八位画家的总称,是清代扬州画家的代表。八怪主要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边寿民八人。这八人绘画的艺术特点基本相似,在绘画中注入写意风格,力图摆脱画坛中保守派的清规戒律。他们作画时,即景写生,即景绘画,将绘画和自然融为一体。扬州八怪除绘画外还擅长书法、文字、印章等。诗、书、画三者相结合,形成扬州画坛之绝。
②八分:汉字书体的一种名称,即汉隶,又称楷隶。汉隶是东汉中期出现的新隶书体。八分的意思是说,这种字体有二分像篆书,八分像隶书。
汪士慎,字近人,工八分书,画花卉与张乙僧、金勈齐名。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人,进士。兰竹石称三绝,工隶书,后以隶楷相参,自成一派。关帝庙道士吴雨田从之学字,可以乱真。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人。进士,官知县。宰范时有富家欲逐一贫婿,以千金为宰寿。燮收其女为义女,复潜蓄其婿在署中,及女入拜见,燮出金合卺①,令其挽车同归,时称盛德。复以报灾事忤大吏,罢归乡里。尝作一大布囊,凡钱帛食物,皆置于内,随取随用,或遇故人子弟,及同里贫者之家,则倾与之。往来扬州,有“二十年前旧板桥”印章,与公唱和甚多。著有《板桥诗词抄》及《家书》、《小唱》。工画竹,以八分书与楷书相杂,自成一派。今山东潍县人多效其体②。
【注释】
①金合卺(jǐn):金或铜打造的合卺酒杯。
②本条文字也可参见卷十《虹桥录上》。
李葂,字啸村,上江人。工花卉翎毛,来扬州居贺园。
李葂,字啸村,安徽人。能诗画,公之高足也①。尝为公作《虹桥揽胜图》②。
【注释】
①高足:赞扬别人弟子本领高超时用的敬辞。在《世说新语?文学》中有“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唐代张彦远的作品《法书要录?亘采古来能书人名》中也提到:“高阳许静民,镇军参军,善隶草,羲之高足。”
②本条文字也可参见卷十《虹桥录上》。
李,字宗扬,号复堂。兴化孝廉,官知县。花鸟学林良①,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得天趣。往来扬州,与贺吴村友善。其时陈撰,字楞山,写生与齐名。陈馥,字松亭、戴礼字石屏,皆从学焉。
【注释】
①林良:字以善,广东人。明代著名画家,擅长画花鸟图。与范暹(字起东)齐名,并称为“善东派”。
陈撰,字玉几,号楞山,浙江钱塘人。自言①人,家世系出勾甬。性孤洁,举博学鸿词不就。工诗,著《绣铗秋吟集》。书无师承,画绝摹仿,张浦山征君录之于《画征录》。晚年无子,方伯为筑寿藏南屏之阳。女嫁于南徐许滨。滨字谷阳,号江门,丹阳人。画入神品,与撰同馆方伯家。女死,翁婿意见遂不侔②。
【注释】
①:(mào)山为地名,在今浙江省鄞县东面。又名阿育王山、育王山。古时有沿海居民经常在这里贸易,因此亦名贸山。后加邑成,就沿用作为县名。
②本条文字也可参见卷十二《桥东录》。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仁和人。从事于画,涉古即古,脱画家之习。画竹师竹石老人①,号稽留山民;画梅师白玉蟾②,号昔耶居士;画马自谓曹、韩③法,赵王孙④不足道也;画佛像,号心出家盦粥饭僧,花木奇柯异叶,设色⑤非复尘世间所睹,盖皆意为之,而托为贝多⑥、龙窠⑦之类。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人,与丁龙泓、吴西林号浙西三高士。好古力学,工诗文,精鉴赏,善别古书画。书法汉隶,年五十妻亡,侨居扬州,从事于画,涉古即古,脱尽画家之习。画竹师竹室,自号稽留山民;画梅师白玉蟾,号昔耶居士;画马自谓能得曹、韩法,赵王孙不足道也;画佛像,号心出家盦粥饭僧,花木奇柯异叶,设色非复尘世间所睹,盖意为之,则日贝多、龙窠之类。与徐氏往来,以其学圃改名“交翠林”。著有《冬心诗抄》,其余诗文十种,皆其门人罗聘搜索而成,沈大成为之序⑧。
【注释】
①竹石老人:宋代画家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先生、石室先生、竹石老人。善画竹及山水,其中以竹石最为擅长。著有《丹渊集》。
②白玉蟾:宋代闽清人,著名画家。原名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后因过继为白氏子,故改姓为白,名玉蟾。擅长篆隶草书,是当时扬州有名的书法家,工画梅竹。有《海琼集》。
③曹、韩:指唐代著名画家曹霸和韩幹,二人都是画马的专家。
④赵王孙:即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因其为宋朝宗室,后人称为“赵王孙”,所画山水、人、马、花竹木石俱佳。
⑤设色:敷彩着色,绘画时给画上色。
⑥贝多:即多罗树。形状类似棕榈,叶子长而稠密。相传佛陀曾静坐贝多树下最终修成真佛。其叶可用于写经。
⑦龙窠:即龙华树。相传弥勒得道成佛时,即坐于龙华树下。据说树高四十里,花枝似龙头,因以得名。
⑧本条文字见卷十四。
黄慎,字躬懋,号瘿瓢,福建人。师上官周①,为工笔人物。久寓扬州,晚年以粗笔画仙佛,径丈许,其工笔不可多得也,题句法二王草书。
【注释】
①上官周:字文佐,号竹庄,清代长汀人。最擅长画山水,现今存世《晚笑堂诗集》以及他的画传。他晚年时所画的佛像画,采用粗笔画,画幅巨大,乃难得之作。
罗聘,字两峰,号花之寺僧。初学金寿门梅花,后仿古仙佛画法。有《鬼趣图》,为世所称。妻方白莲,子允绍,允缵,俱工画。
罗聘,字两峰,自称花之寺僧,江都人。工诗,居天宁门内弥陀巷,额其堂曰“朱草诗林”,善画,作《鬼趣图》①,题者百馀人。妻方婉仪,字白莲,受诗于沈大成,著有《白莲半格诗》。子允绍,字介人;允缵,字练堂,一字小峰,俱善画。
【注释】
①《鬼趣图》:清代罗聘画水墨鬼趣图,是中国的名画之一,此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杨法,字巳军,江宁人。工篆籀①,黄园中“柳下风来,桐间月上”八字,是所书也。来扬州寓地藏庵,与小山上人善。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别号南阜老人,又自称老阜,胶州人。举孝友端方,为歙县丞。公荐为泰州分司。工诗画,善书法,称三绝。后与公同被逮②,抗辞不屈,事因以得白。病痺③,右臂不仁,作书用左手,号尚左生,又号丁巳残人④。爱砚,著《砚史》。自为圹铭⑤曰:“知其生何必知死,见其首何必见尾。”嗟尔死生类如此。后穷饿死,公哭之诗云:“乞米鸿归笺正裁,俄闻诀去岂胜哀。巫咸不为刘下,县宰谁迎杜甫来。落落清华兰社尽,堂堂著作玉樽开。年来衰老愁伤逝,况是凋零仅剩才。 最风流处却如痴,颠米迂倪未是奇。再散千金仍托钵,已输一臂尚临池。殷生潇洒谈元日,戴椽昂藏对簿词。见说淮南传故事,遗文争患少人知。”⑥
【注释】
①篆籀:篆文和籀文。
②后与公同被逮:指乾隆二年,卢见曾(字澹园)因获罪被罢官革职流放,高凤翰因为与他有交情而受到牵连。
③痺(bì):同“痹”,指因风寒侵袭肌体导致肢体疼痛、麻木等病症,属于风寒性感冒。
④丁巳残人:乾隆二年为农历丁巳年。
⑤圹(kuàng)铭: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文体。
⑥本条文字见卷十。
【点评】
“扬州八怪”又称“扬州画派”,是清代中期活跃在扬州的一个画派总称,因作画风格相似而归为一派。“扬州八怪”的名称并非当时就有,本书也没有刻意将“八怪”排在一起。最早提到的是汪鋆的《扬州画苑录》:“怪以八名。”先后被称为“八怪”的共有十五人。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提到的金农、黄慎、郑燮、李、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本书只有李方膺一人未被提及。
在扬州方言中,“八怪”形容人长得很丑,称为“丑八怪”,也有作“丑巴怪”的,是民间的俗称。“八”有时并不表示确切的数字,如形容时间太长,称为“八更八点”;形容人脑子有问题,称为“八折”,这些词里的“八”都是约数,并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由此可见,“八怪”并非单一确指八个人,而是这一类人的约称。至于“怪”,后人多穿凿附会,认为这些人为人处事较怪异,其实只是他们的画风有别于当时上层社会所欣赏的“四王”(王鉴、王时敏、王原祁、王晕)。扬州八怪在绘画艺术上另辟蹊径,不拘绳墨,自立门户,敢于打破当时盛行的画风,将独特的情趣诗意融入到作画之中,又能寄情于景,借景抒情,将人的内心和景物,以及绘画创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所以当时在思想保守的人眼里,他们的画风自然也就显得有些“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