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人周叟,有田数亩,屋数椽,与园①为邻。田氏以金购之,弗肯售,愿为园丁于园内种花养鱼。其子扣子,得叶梅夫②养菊法,称绝技。是园有园票,长三寸,宽二寸,以五色花笺印之,上刻“年月日园丁扫径③开门”,旁钤“桥西草堂”印章。
【注释】
①园:代指“冶春诗社”,后来归田氏所有。
②叶梅夫:安徽六安人,字天培,自号“花癖”“菊花和尚”,是一位艺菊技艺高超的秀才。乾隆年间,他总结自己十年种菊的经验,撰写了《菊谱》,后来携带菊谱、菊种和独特技艺来到扬州,寓居于虹桥之畔的冶春诗社。详见下文。
③扫径:亦作“扫迳”,原意为洒扫道路,唐白居易《营闲事》诗:“浇畦引泉脉,扫径避兰芽。”后引申为恭敬地迎接客人。清钱棻 《雪赋》:“虽扫径其何伤。”表达对客人的一种诚意和尊敬。
【点评】
这段文字给人印象最深的必然是“园票”。短短几行文字,就交待出一个景点的开设成功和园票的出现。园票极像现在的游览区门票,从它是“以五色花笺印之”,可知是大批量刻印而成,和现在的门票版面设计几乎如出一辙,都介绍宣传景点情况,唯一没有的便是票价。我国古代的园林,或为官园,或为私人园林,并不具有营业性质,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入园的。如果这张“园票”果真是门票的话,那么这“桥西草堂”就称得上是较早的一座公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