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唱①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动而歌,最先有[银钮丝]、[四大景]、[倒扳桨]、[剪靛花]、[吉祥草]、[倒花篮]诸调,以[劈破玉]为最佳。有于苏州虎丘唱是调者,苏人奇之,听者数百人,明日来听者益多。唱者改唱大曲②,群一噱而散。又有黎殿臣者,善为新声,至今效之,谓之“黎调”,亦名[跌落金钱]。二十年前尚哀泣之声,谓之“到春来”,又谓之“木兰花”,后以下河土腔唱[剪靛花],谓之“网调”。近来群尚[满江红]、[湘江浪],皆本调也。其[京舵子]、[起字调]、[马头调]、[南京调]之类,传自四方,间亦效之。而鲁斤燕削③,迁地不能为良矣。于小曲中加引子、尾声,如[王大娘]、[乡里亲家母]诸曲,又有以传奇中《牡丹亭》、《占花魁》之类谱为小曲者,皆土音④之善者也。
【注释】
①小唱:又叫小曲,元、明人用以指称散曲之外的各种俗曲。
②大曲:与小曲相对,为歌舞相兼的曲种。
③鲁斤燕削:鲁善产削(小刀),燕善产斤(斧子),但在鲁生产斤而在燕制造削,质量就不会好。比喻受地域限制,虽然模仿也达不到原来的水平。
④土音:方言,地方口音。这里多指扬州话。
【点评】
这段文字主要就清曲的起源、发展、曲目等多方面介绍了扬州清曲的概况。扬州清曲起源于元代的“小唱”,且继承了元代散曲的一些特点,并吸收江淮一带流行的俗曲民谣,形成了富有地方气息的曲种,想必这也是当时合乎观众口味的原因。它在康、乾之世已经相当盛行,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它的曲牌命名除来自扬州本地的小调外,还广泛吸取南昆北曲的营养,而且在短小清唱的基础上,发展了能演出完整故事的套曲。清曲演奏常用的乐器有琵琶、弦子、月琴、二胡、檀板、碟子等。它的演出形式很灵活,或一人,或多至六七人,也不需要化妆、布景,因此在当地十分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