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画舫录
首页 > 扬州画舫录 > 卷十三 桥西录 长堤春柳

卷十三 桥西录 长堤春柳

扬州宜杨①。在堤上者更大,冬月插之,至春即活,三四年即长二三丈。髡②其枝,中空,雨余多产菌如碗。合抱成围,痴肥③臃肿,不加修饰。或五步一株,十步双树,三三两两,立园中。构厅事,额曰“浓阴草堂”。联云:“秋水才添四五尺(杜甫),绿阴相间两三家(司空图)。”又过曲廊三四折,尽处有小屋如“丁”字,谓之“丁头屋”。额曰“浮春楹”,联云:“绿竹夹清水(江淹),游鱼动圆波(潘安仁)。”

【注释】

①扬州宜杨:语出沈括《梦溪笔谈》:“荆州宜荆,蓟州宜蓟,扬州宜杨。”意在说明地名与当地树木的关系。扬州的柳树被称为“杨柳”,故作“扬州宜杨”。

②髡(kūn):原意是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这里是砍去的意思。

③痴肥:笨拙粗胖的样子。也用于形容书法作品字体凝重而不够劲健有力。

【点评】

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是“长堤春柳”,走进瘦西湖公园的大门,迎面而来的便是一道两岸垂柳的长堤。这里一眼望不到边的柳林整齐排列着,柳枝极具参差错落的美感,四季之景更是各不相同,春的新绿如鹅绒般柔软,夏的生机给人清凉,秋的纷纷黄叶如花飘散,冬的枝雪静静守候在瘦西湖旁。而柳树只是很普通的一类树种,为什么在扬州能博得如此众多赞誉呢?这其中还是有一些说法的。

首先是历史传说,在隋炀帝开挖运河之时,接受了大臣虞世基的建议,在河堤两岸遍植柳树。他曾亲自手植一株,并且赐柳树姓杨,于是扬州的柳树便被称作杨柳,至今扬州人还将柳树叫做杨柳树。

再者是扬州的柳树枝条既柔且长,与一般品种有所不同,而且湖边的柳树多向水面倾斜,极显柳条低垂之态,像一个窈窕女子横卧水面,别有一种风情。放眼望去,“两堤花柳全依水”,也为扬州博得了“绿杨城郭”的美名,因此扬州将垂杨定为市树之一。

至于扬州这个名称是否从“杨柳”而来,一直有争论。不过有意思的是,扬州在隋朝以前多写作“杨州”,到了唐代才写成“扬州”,以后便历代相沿至今,这也值得继续考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