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画舫录
首页 > 扬州画舫录 > 卷五 新城北录下 江湖十二脚色

卷五 新城北录下 江湖十二脚色

城内苏唱街老郎堂①,梨园②总局也。每一班入城,先于老郎堂祷祀③,谓之挂牌;次于司徒庙演唱,谓之挂衣。每团班在中元节,散班在竹醉日④。团班之人,苏州呼为“戏蚂蚁”⑤,吾乡呼为“班揽头”。吾乡地卑湿,易患癣疥,吴人至此,易于沾染,班中人谓之“老郎疮”。梨园以副末⑥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⑦七人,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⑧,谓之女脚色;打诨一人,谓之杂⑨。此江湖十二脚色,元院本⑩旧制也。苏州脚色优劣,以戏钱多寡为差,有七两三钱、六两四钱、五两二钱、四两八钱、三两六钱之分,内班脚色皆七两三钱,人数之多,至百数十人,此一时之胜也。

【注释】

①苏唱:清代称扬州人细吹细打兼唱词曲的江南清音为“苏唱”。老郎堂:供奉老郎神的祠堂。旧时戏曲艺人将其供奉的祖师称为老郎神,相传或为唐明皇,或为李后主,说法不一。

②梨园:唐玄宗时曾在梨园训练宫廷歌舞艺人,后人便以“梨园”作为戏班的称呼。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被称为“梨园世家”,戏曲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③祷祀:为祈祷而祭祀。

④竹醉日:栽竹的日子。民间以五月十三日为龙的生日,可以种竹。

⑤戏蚂蚁:苏州人称呼组织戏班的人,即班主。下文“班揽头”也是班主的意思。

⑥副末:与正末相对,即剧中的末角,演出开始时向观众介绍所演剧目大概情况的角色,类似于今天的主持人、报幕员。

⑦正生:这里是小生的意思。是戏曲中的角色名,在剧中扮演男主角。老外:又叫“老生”。是戏曲中的行当名称,是生的一种,扮演老年男子的角色。大面:即大花脸。大面的脸谱有红、黑、紫、蓝、粉色等。二面:传统中副净的别称,又叫二花脸。三面:传统戏曲中的丑角,又称三花脸。面,京剧和某种地方戏中“净”的别称。

⑧正旦:即青衣,多扮演端庄、严肃、正派的中青年妇女形象,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贞节烈女。小旦:在昆曲中多为闺门小姐的形象。贴旦:在一剧中主要旦角之外次要的旦角,所扮演的多为村姑贫女、侍妾丫鬟,但是也有夫人小姐、千金淑女。但是她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身份独立,性格鲜明。

⑨杂:戏中不重要的角色。

⑩院本:原为演出时所用的脚本,后泛指杂剧。

【点评】

这一段文字介绍当时外地戏班进入扬州时的过程,各个角色在戏班中的地位分工,以及应该遵循的规矩:首先需要到梨园总局报到,梨园总局是管理戏班的专属部门,挂上号才能演出,否则便是不守规矩,也就没有了“挂衣”的资格,这一点和现在的情况很是相似,如某文艺演出团体到某地演出,也得事先征得当地文化部门的批准才行。

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内班角色由于是国家和官员、盐商出资邀请的演员,因此收入最高,一旦进入内班,有演技的能脱颖而出,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许多外地演员纷纷加入当地富商组建的内班的原因。所谓“内班”是为了迎驾而准备的,自然得是名角才能加入;反过来说,一名演员即使演技再高,如果只是在草台班子里,不但拿不了太多的钱,而且一生辛苦也可能只是无名小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