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场一曰场面①。以鼓为首,一面谓之单皮鼓,两面则谓之荸荠鼓,名其技曰鼓板②。鼓板之座在上鬼门③,椅前有小搭脚仔凳④,椅后屏上系鼓架。鼓架高二尺二寸七分,四脚,方一寸二分,上雕净瓶头,高三寸五分,上层穿枋仔四八根,下层八根。上层雕花板,下层下绦环柱子横仔尺寸同。单皮鼓例在椅右下枋,荸荠鼓与板,例在椅屏间。大鼓箭⑤二,小鼓箭一,在椅垫下。此技徐班朱念一为最,声如撒米,如白雨⑥点,如裂帛破竹。一日登场时,鼓箭为人窃去,将以困之也。念一曰:“何不窃我手去!”后人洪班。其徒季保官左手击鼓,右手按板,技如其师,而南曲熨贴⑦处不逮远甚,后自京病废,归江班。张班陆松山亦左手击鼓,江班又有孙顺龙,洪班有王念芳、戴秋朗,皆以鼓板著名。
【注释】
①场面:戏曲中所用各种伴奏乐器的总称,因其位置在后台,故又称后场。
②鼓板:单皮鼓与檀板两种乐器的合称,是戏曲乐队的指挥乐器。两者由鼓师一人负责操作。常作为京剧、越剧、昆剧等戏曲的伴奏。
③上鬼门:戏台上的上场门。与“下鬼门”相对。鬼门,因所扮角色皆是已故之人,出入于此,故称鬼门。后人因鼓置于门,又称“鼓门道”,后讹为“古门道”。
④仔凳:鼓师演奏时因乐器有高低,为方便鼓师指挥,会为鼓师准备供鼓师搁脚用的小凳。
⑤鼓箭:单皮鼓的击鼓棒,有大小之分。一般由细竹制成,两根为一副。
⑥白雨:雹子的别称,也有暴雨之意。
⑦熨贴:贴切,妥贴。
弦子①之座,后于鼓板,弦子亦鼓类,故以面称。弦子之职,兼司云锣、锁哪、大铙。此技有二绝:其一在做头断头。曲到字出音存时谓之腔,弦子高下急徐谓之点子,点子随腔为做头,至曲之句读处如“昆吾切玉”为断头。其一在弦子让鼓板。板有没板、赠板、撤赠、撤板之分。鼓随板以呈其技,若弦子,复随鼓板以呈其技。于鼓板空处下点子谓之让,惟能让鼓板乃可以盖鼓板,即俗之所谓清点子也。此技徐班唐九州为最。九州本苏州祝献②出身,无曲不熟,时人呼为“曲海”。同时薛贝琛,曲文不能记半句,登场时无不合拍,时人呼为仙手。今洪班则杨升闻为最。升闻小名通匾头,九州之徒,尽得其传。其次则陆其亮、璩万资二人。
【注释】
①弦子:即三弦,我国一种传统弹拨乐器。音色粗犷,豪放。柄长,方形音箱,三根弦,演奏时侧抱于怀中。
② 祝献:祭祀时进行指挥并掌管礼仪的人。
笛子之人在下鬼门①。例用雌雄二笛,故古者笛床二枕,笛托二柱,若备用之笛,多系椅屏上。笛子之职,兼司小钹。此技有二绝:一曰熟,一曰软。熟则诸家唱法,无一不合;软则细致缜密,无处不入。此技徐班许松如为最。松如口无一齿,以银代之,吹时镶于龂②上,工尺寸黍不爽。次之戴秋阆最著,庄有龄以细腻胜,郁起英以雄浑胜,皆入江班,有龄指离笛门不过半黍。今洪班则陈聚章、黄文奎二人。
【注释】
①下鬼门:即戏台上的下场门。
②龂 (yín’è):牙床。
笙之座后于笛。笙之职亦兼锁哪,笙为笛之辅,无所表见,故多于吹锁哪时,较弦子上锁哪先出一头。其实用单小锁哪若“大江东去”之类,仍为弦子掌之。
戏场桌二椅四,桌陈列若“丁”字,椅分上下两鬼门“八”字列。场面之立而不坐者二:一曰小锣,一曰大锣。小锣司戏中桌椅板凳,亦曰走场①,兼司叫颡子②。大锣例在上鬼门,为鼓板上支鼓架子,是其职也。至于号筒、哑叭、木鱼、汤锣,则戏房中人代之,不在场面之数。
【注释】
①走场:出场。在舞台上走步配戏。
②颡(sǎng)子:嗓子,喉咙。
【点评】
戏曲演出的主角是前台的演员,但从舞台演出的效果来看,后台的伴奏也不可缺少,只有前后台配合巧妙、默契、娴熟,才能把一台戏演好。就像现在的舞台演出,演员的技巧、化妆、服装,舞台的灯光,音乐的伴奏,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段文字介绍的就是当时演出时后台伴奏的情况,以及各种乐器在前后台的摆放次序。伴奏乐器主要有鼓板、三弦、笛、笙等,其中又以鼓为主。演出中对后台伴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主奏者不仅要熟练演奏自己的乐器,还需要掌握更多乐器的技巧,伴奏者除自己的主要乐器外,也兼司别的配套乐器,如鼓板并用,弦子兼司云锣、锁哪、大铙,笛子兼司小钹,笙兼司锁哪等等。各种乐器都有各自的绝活,当时的戏班中都有一些名工,作为压阵的角色。每种乐器在一场戏中的分量不同,主奏和伴奏乐器区分鲜明,各司其职。